“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将于9月下旬正式启动,其中京津冀地区高校站由广州、清远、梅州三市共同承办。
9月18日,记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截至9月17日18时,京津冀高校站已吸引2400多家次企事业单位报名,共释放8.2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参加现场招聘活动的企事业单位达1500多家次,岗位总数6.62万个,招聘规模创新高。
特别注意的是,广州此次有近2000家次企事业单位提供7.84万个岗位。届时,广州将派出9个市直单位及11个区组团北上,携广汽集团、广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参加21场现场招聘会,提供岗位6.23万个。
超7万个岗位释放,经济大市挑就业大梁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参与城市,广州展现出“经济大市挑就业大梁”的使命担当。广州一口气掏出超7万个岗位,这不是零敲碎打的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岗位大放送”。
从春季到秋季,广州招聘规模还在逆势上涨。比春招多出700多家企业参与,岗位数净增上万个,体现出广州在扩大就业供给、激活人才市场方面的强劲动力。
作为经济总量领先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始终将稳就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此次大规模招聘活动是广州发挥经济韧性与企业活力、服务全国就业大局的切实体现,通过持续释放优质岗位、拓展就业空间,广州正以扎实的岗位供给,真正担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为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500强龙头企业扎堆,人才引力筑梦想高地
在此次“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中,广州的行业龙头企业将高度参与,从央企到省、市属国企,从头部民企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此次招聘,广州集结了多元化的优质用人单位,共同构筑强大的人才吸引矩阵。
其中包括世界500强,如广汽集团、广药集团、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工控集团、广新控股;中国500强,如广东海大集团、广州小鹏汽车、广发证券、广州农商行等;4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如广船国际、广电运通、广州数控等;14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1家重点规上企业以及147家链主企业。
各类优质用人单位汇聚,带来了丰富多元的高质量岗位选择。既有研发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技术骨干岗位,也有产品经理、业务经理、市场经理等关键管理岗位,更涵盖医师、教师、律师等优质专业岗位,同步释放管培生、实习生等储备型岗位,构建起不同类型人才接纳网络。
相比今年春季招聘活动,此次招聘的高学历岗位占比有显著提升。释放面向博士的岗位达7881个,面向硕士的岗位13611个,面向本科的岗位39780个。在薪酬竞争力方面,100万元以上岗位73个,50万-100万元岗位1965个,20万-50万元岗位22937个,充分响应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
以清华大学专场为例,截至目前,初步确认参聘单位96个,岗位7594个,其中博士岗位1164个、年薪50万-100万元岗位998个、年薪100万元以上岗位10个。
广州通过聚集行业龙头企业和释放类型多样、待遇优厚的岗位,为各类人才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和高地。
“定制式”专场锚定战略性产业
本次招聘紧密围绕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需求,无论是岗位设置、企业安排还是高校选择,均深度嵌入省、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链,力求实现高校优势专业人才与广州战略性产业岗位的精准对接。
活动提前梳理了各大高校头部优势专业清单,尤其在广州承办的21场招聘活动中,结合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推动招聘引才从源头实现“专业对口、人岗适配”。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等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对接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作为电力行业的顶尖学府,与广州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财经类名校,则对应广州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业优势与广州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医学类院校如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则匹配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需求......
“定制式”的专场吸引了一批代表性企业踊跃参加,比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华望汽车、因湃电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康方药业、云舟生物,软件与互联网产业的海格通信、金山软件,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的昊志机电、明珞装备,人工智能产业的佳都科技、广电运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华星光电、安凯微电子,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的白云电气、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现代金融产业的越秀资本、万联证券等。
本次招聘活动主打“小而精、小而美”的模式,注重供需匹配、精准引才。每场高校专场招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的用人单位将不少于100家,提供岗位不少于3000个。综合性院校现场参聘单位一般不少于50家,专业性院校现场参聘单位则不少于30家。
这种精准的招聘模式为广州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现代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将在对应高校找到最匹配的专业人才,推动广州的产业需求与高校的专业优势实现精准对接,为广州发展战略性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进行人才布局,也让人才能够站在产业前沿,参与定义未来的创新事业,实现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南方+记者 洪钰敏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短线配资网站-股票股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