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这饺子全国都能送不?”
这话问出来的时候,陈秀华从零下二十度的冷库里被外卖小哥刘旭拽出来,还没缓过七天。一场差点要了命的意外,就这么轻飘飘地滑向了下一站,带货。
好家伙,这节奏快得让人有点跟不上。
空气里都是冰碴子的那个冷库,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铁门在外面反锁,喊破喉咙都没用,手指头敲门敲得快没知觉,那是真真切切的绝望。任何一个人,在那种环境里待上二十分钟,都会觉得人生跑马灯已经转了好几圈。
所以,当那个叫刘旭的小伙子听到声音推开门时,他推开的可能不只是一扇门。
后面的事就带着点古典主义的魔幻色彩了。陈秀华没给钱,没送锦旗,她带着家人,直奔刘旭老家,认了干亲。要把这个救命恩人,当成亲弟弟。甚至还要把公司股份分红送出去,这一下就把现代社会的人情世故干回了农业时代,带着一股子义薄云天的味道。刘旭也是个实在人,硬是没要。
这事儿到这,本来是个挺完美的民间故事,知恩图报,善有善报。
可最微妙的地方来了。这份泼天的恩情和关注度,陈秀华她全接住了。她没躲,也没让这事儿就这么过去。转过身,她就站到了镜头前,大大方方地开始介绍她那个自主品牌,“彤小丫”。
从水饺到小笼包,从放心肉到老面发酵,配料表拍给所有人看。她那股子湖南妹子的“霸蛮”劲儿,在推广事业上,比在冷库里求生时还要猛烈。甚至没过几天,人就跑去了深圳,要发展全国的经销商。
你看,这就有点意思了。一场生死考验,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围观的商业实践。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在消费同情心。但换个角度想,对于一个从鬼门关爬回来的母亲、一个自主创业的女老板来说,抓住一切能抓住的稻草,把差点冻僵的经历当成柴火来烧,让自己的生意和生活重新旺起来,这难道不是最本能的求生欲吗?
说白了,她的感恩是真的,想把事业做大的野心也是真的。这两件事在她身上一点也不矛盾,反而拧成了一股绳。根据一些消费心理的分析,带有强烈情感故事背景的产品,其品牌溢价和用户粘性会远超同类。消费者购买的,早已不只是那口饺子,而是在为那个“知恩图报”和“劫后余生”的故事投票。陈秀华可能没学过这些理论,但她凭直觉做对了。
现在,她的“彤小丫”手工包点,每一份通过冷链发往全国的订单,都像是在讲述那个下午的故事。那面皮的劲道里,或许就藏着她拍打铁门的力道;那鲜美的汤汁里,也可能融着劫后重生的眼泪。
生意终究是生意,但有些生意,从一开始就注定和人性捆绑在了一起。至于这盘热气腾腾的买卖,到底掺了多少情感的佐料,又有谁能算得清呢。
国汇策略-国汇策略官网-短线配资网站-股票股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